星期五, 6月 17, 2005

端午隨筆

◎太古冷月

深院榴花吐,畫簾開,綀衣紈扇,午風清暑,
兒女紛紛誇結束,新樣釵符艾虎,早已有,遊人觀渡,
老大逢場慵作戲,任白頭年少爭旗鼓,溪雨急,浪花舞。

靈均標致高如許,憶生平,既紉蘭佩,又懷椒糈,
誰信騷魂千載後,波底垂涎角黍,又說是,蛟饞龍怒,
把似而今醒到了,料當年醉死差無苦,聊一笑,弔今古。
--宋.劉克莊.端午

唐.文秀《端午》:「節分端午自難言,萬古傳言為屈原。」端午節值得傳頌的故事不少:有曹娥的孝行、有一夜白首的伍子胥,不過文化傳統獨鍾屈原;或許曹娥的故事略嫌單薄,伍員為私仇滅祖國的行徑實不足取;而屈原,有忠直憂時的品行,有眾醉獨醒的超卓,更有斐然成章的文采,堪稱聖賢,自然受到青睞。

奉為六才子書之一的楚辭離騷,獨領一代,其文學地位甚可比於整朝唐詩、全代宋詞。

太史公云:「其文約,其辭微,其志潔,其行廉。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,舉類邇而見義遠。其志潔,故其稱物芳;其行廉,故死而不容自疏。濯淖污泥之中,蟬蛻於濁穢,以浮游塵埃之外,不獲世之滋垢。嚼然泥而不滓者也。推此志也,雖與日月爭光可也。」

同為六才子書之一的《史記》,以司馬遷的秉直史筆,為屈原定調,肯定其廉潔的精神實質和文辭的不朽價值。「與日月爭光可也」,其千古流芳就實屬必然了。

不過,文化界的歸文化界,民間的歸民間,猶如各行其是的兩條平行線。

民間似乎並不領會,冷冷的詩魂就隨著汨羅江水讓它去吧!百姓在意的是釵符艾虎、旗鼓競渡、蛟饞角黍(粽子),所以劉克莊也慵得逢場作戲,為詞直書:若屈原有知,世人是如此懷念他的,當年還不如一笑置之,醉死算了。

不能怪民間,卑微的百姓的願望當然講求實際,千古詩心作甚麼用呢?

清.胡鳳丹《楚中端陽雜詠》:「欲求益智豈無方,黍米和酥制最良。更把層層菰葉裹,莫教圭角露鋒芒。」這是說吃粽子能夠益智,包粽(包中)、棗粽(早中)、鹹粽(咸中)求文昌,問功名,民眾務實,此其一。

五色絲合歡結,年輕男女的青春情事,偏愛雨中邂逅的浪漫劇,祈願用一把油紙傘能換來白素貞一世的堅貞,兒女情長盼有好歸宿,此其二。

《禮記.月令》:「仲夏,陰陽爭,死生分,君子齋戒;止聲色,節嗜欲。」和民諺:「吃桃仔肥,吃李仔瘦,食茄食到若搖〈窈窕〉,食豆食到老老〈長壽〉。」以及「飲一口午時水,較好補藥吃三年。」皆希望藉由飲食得以健康、長壽,此其三。

「蒲劍沖天皇斗現,艾旗伸地神鬼驚。」有的懸鐘馗圖,有的貼五毒符,意在除鬼魅、遠小人以保平安,此其四。

浴蘭湯或苦草、抹香,插菖蒲、艾草、石榴花、蒜頭、山丹和榕枝,喝雄黃酒,以及帶香囊全為了去除汙穢、滅殺病菌、避免疾病,此其五。

「食過五月粽,寒衣可入柜;不食五月粽,寒衣不敢送。」同於「未食五月節粽,破裘不甘放。」提醒注意天氣變化,小心穿著,以免受到風寒,此其六。

吃五黃(任意五種黃色食物),如同黃金進來,為求錢財,此其七。

「洗午時水,無肥亦嫷(漂亮)」,窈窕美麗是女人最愛,此其八。

宋.郭功父《龍舟競渡》:「競渡傳風俗,旁觀亦壯哉!欋爭飛鳥疾,標奪彩龍回。江影渾翻錦,歡聲遠振雷;輕生一晌樂,時序密相催。」最後不忘大眾娛樂,還有水上浮針、正午立蛋等老少咸宜遊戲,此其九。

以上涵蓋諸多民俗,稍費筆墨,條列數九,取意長久;讀賦懷詩魂也好,填詞笑人生也罷,唱不唱風流高格調無所謂,還不如民眾誠誠懇懇、穩穩當當的祈求來的實在,願名利姻緣、身心壽命、快樂平安皆能長長久久。

0 Comments:

張貼留言

<< Home